第二十八章:清明祭祀大典-《南唐学霸图鉴》


    第(2/3)页

    此时城中还笼罩着湿漉漉的雾气,灯光被晕开成一个又一个昏黄的光球。浩荡的仪仗便在这些光球的护佑中穿城而过,算准时间,于东边的天空刚刚显露出鱼肚白的一刻来到三清教总坛所在的山脚下。

    早有掌灯弟子在山门等候,将帝后引下了御辇,收走御前侍卫携带的兵刃,而后指挥队伍褪下鞋袜,踏上白绸

    帝后走一路,先到神庙中祭拜众神;百官直接走另一路,到祭天台等候。

    素帛已站在台上,一袭白衣,肃然而立。她的发上只插了一个乌木簪子,黝黑的颜色与一头乌发色泽无差,上雕一朵尊贵云纹。此时此刻,百官簇拥之中的圣女神色淡雅,目光平静,姿态端仪,看起来比这高天之云更加高贵庄严。

    天光大亮之时,帝后也来到了祭台边。

    鼓点起,琴瑟鸣,素帛以冉冉升起的金乌为背景,跳起了祭天的舞蹈。

    祭天坛下,帝后带领着百官跪拜在地。侧旁,敲击编钟和磬缶,弹拨箜篌与琴瑟的教众为演奏起自古流传下来的乐章。

    素帛跳的是一种节奏缓慢庄重,舞步大气典雅的舞蹈。古朴苍劲,大气磅礴的金石之声中,白衣少女时而步伐有力,时而旋转轻盈,模仿着星宿运行的轨迹踏步,雪白的衣袖与披帛伸展向天上,呼唤着春风雨露降临,清洁天地,明澈万物,洗净一切污浊,迎来新生。

    白雾袅袅,萦绕在她的身旁,四周弥漫着一股檀香、没药、乳香等名贵香料燃烧后的浓重香气。

    若有人抬头看去,恍惚间,当真会以为自己透过那跳舞的祭司看到了神的模样。

    这舞蹈,教中包括国师在内的历任掌教都跳过。烟雾朦胧中,人们看不清舞者的容貌。跳舞的人是男是女女,是老是少,都不重要。一切有关个人特质的概念,甚至人这个身份都被隐去了。戴上面纱,跳起舞蹈的,是沟通人与神的使者。

    古曲终,祭舞罢,日辉现,云尽散。

    没人说得清为何“清明时节雨纷纷”,举行祭祀的这天早上,三清教总坛为何总是天晴,雨总在祭祀之后。

    而后天子代表万民,屈膝在代表天神的国师面前,献上一滴赤诚的热血,滴在圣水里,并接过国师用这圣水淋过的柳枝编制成的冠,带回去供奉三日,仪式就算完成了。

    国师居高临下,宛若神明。这一天,跪在地上的皇帝格外期盼无需跪人那天的到来。台上那位圣女,他的子嗣可不必跪了。

    寻常百姓这一日不得进山,见不到这般庄严的场面。但是他们也会在天亮前争先恐后地到其他神庙去拜,。同样可以从教众手中领到象征着天清地明万物复苏的柳枝,带回去插在自己家中祈福。大家生怕去晚了领不到,御驾一离开城门,就一窝蜂地出了门,涌向城内的神庙。

    但清明真正的热闹,要等到晌午过后才开始。

    到时候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江宁城都将迎来一年中除了年节以外最热闹的大集。穿着桃红柳绿衣裙的俏丽少女,潇洒持扇的英俊少年郎也会随家人一同出来赏花踏青,逛街赶集。

    煦微早就同几个小姐妹约好同行,准备在家中用了午饭便走。可是一家人围坐在桌前,面对一桌子珍馐美馔,气氛却有点尴尬。

    她的兄长煦和同父亲相对而坐,谁也不说话,母亲则一会儿看看夫君,一会儿看看儿子,显得左右为难,两个都操心得不得了。

    父亲不说话,谁也不能先动筷,煦微盘算着时间,有点着急,不悦地看向煦和,在心里埋怨这个兄长总是耽误自己的事儿。

    煦和许久没同父亲说过话了,此番要说的又事关重大,酝酿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孩儿有一事……”

    还没等他说完,煦侍郎便打断,冷声问:“上次审判,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2/3)页